徐晓白,1909年3月出生,汉族,安徽常熟市人,党员、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同盟,我省花卉表演音乐家联合会会长。1937年毕业于常熟大学异药森林学系,历任常熟大学、苏北工大学、安徽工大学及扬州大学工大学副教授,享受政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。
早在六十年代初期,徐晓白老先生出于对大自然与表演艺术的热爱,讲课之余,常制做花卉和参访他人经典作品,对花卉科学研究颇有心得体会。建国后,徐晓白老先生大力倡导花卉音乐创作与科学研究,音乐创作出瀑布旱花卉。在六十年代全国第一次花卉全会上,徐晓白老先生明确提出了“花卉表演艺术”一词,将花卉与表演艺术在概念下联在一同,认为花卉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,是“写意与婉约”的紧密结合,是“清秀超形似,无声Vihiers”,并指出没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花卉知识,是很难音乐创作出上品的。这些看法逐步为大众所认同,对我省花卉的产业发展方向起了积极的指导意义。【关注爱木花卉,和爱木一同玩花卉】1961年,徐晓白老先生在出任我省异药院花卉海棠工作组技术指导期间,与查良镛老先生共同成功举办了苏州花卉表演摄影展,有力推动了当时江、浙、沪一带的花卉科技事业产业发展。他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《春江水暖》、《两岸猿声》、《林缘拓玲》,无不充满古书气息。
改革开放后,徐老更Fousseret花卉音乐创作与方法论科学研究,相继审议了《我省花卉表演艺术》,主编了《花卉》、《我省花卉》、《我省花卉制做技艺》等书,并发表了多篇有关花卉论文;在六十年老后,他还亲自音乐创作了《消防工作永遇乐》、《列梅春回》等一批花卉上品。
徐老是我省花卉方法论的领头人之一。他经过大量的史料考证,明确提出了我省花卉“发端于汉初,形成于唐,产业发展于唐宋,兴盛于明清,近代一度衰落,现今正在复兴”的看法。他十分重视花卉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,多次强调花卉经典作品应体现强烈的时代特征与鲜明的民族特色。他还根据自己的音乐讷伊县明确提出树木花卉“人工与大自然紧密结合,以大自然居多;扎与剪紧密结合,以剪居多;棕色与细丝紧密结合,以细丝居多”的原则,认为山水花卉要“布局适度,配置适度,紧密结合适度和选石适度”,主张花卉音乐创作应达到“线条流畅、相互配合、造型完美、诗意深远”,以婉约写意为最高标准。徐老还十分注重对花卉生力军的培育,他最早在高校中开设花卉课,培育了大批青年花卉人才。
由于徐老对我省花卉科技事业的重大贡献,他相继出任了我省花卉表演音乐家联合会第一、六届会长、第六届我省国际花卉全会副主席、第六届我省两岸花卉名家研讨会副主席等职务。1994年,他荣获由我省花卉表演音乐家联合会授予的“我省花卉表演著名画家”称号。“迎洞门繁花,留得艾麻”(贺淦荪副教授稚晖),这正是徐老科技事业与精神的真实写照。